摒棄顯示技術的智能電視能走多遠?
來源: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:航行150 2015-07-14 15:29:37 加入收藏
上個月,小米和樂視上演了一場激烈的撕逼大戰,爭議的焦點從模式到生態,最后開始拼內容……以顯示技術為核心的體驗卻被遺忘在一個角度。在今年的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上(以下簡稱SINOCES),樂視電視搞了一個很大的展臺,結果展臺前卻稀見人跡。
相比之下,海信、三星、海爾等傳統電視品牌的展臺前,聚集了眾多的消費者。此外,一些激光電視的展臺前,也聚集了不少消費者。在旁邊仔細傾聽了消費者的問題,大多數關注顯示效果,只有極少數人關注是否可以玩游戲,是否可以上網。如果智能電視的工程師們聽到消費者的聲音,或許要崩潰,因為智能這一元素已經被消費者們拋在腦后。
“智能”元素為何被遺忘
今年的SINOCES上,智能電視的兩大亮點,一是三星、海信的曲面電視;二是長虹和一些新銳品牌的激光電視。樂視智能電視的展臺很大,寥寥數人的關注無法掩蓋智能電視被用戶淡忘的殘酷現實。
當然了,曲面電視和激光電視之所以獲得了如此高的關注度,與消費者的第一感觀有著很大的關系。曲面電視的個性外形,激光電視100多寸的超大屏幕。與樂視智能電視里面展示的視頻相比,曲面電視帶來的更出色視覺體驗,以及超大電視屏幕的震撼,更吸引普通的消費者。后來,樂視電視為了吸引用戶,搞了一個游戲展示,將一把電子槍放在展臺前,果然吸引了一些用戶。
智能電視的概念很火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智能電視帶來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可以觀看網絡視頻,除此之外,再也沒有其他的價值。正因于此,在SINOCES上很多消費者才會更加關注顯示效果。
從市場來看,以樂視和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炒熱了智能電視的概念,但并沒有催熟智能電視這個市場。數據顯示,2014年樂視智能電視銷量150萬臺,小米智能電視銷量只有30萬臺。既便是海信這樣的傳統家電品牌,其智能電視銷量也不高,去年銷量1380萬臺。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,2014年國內電視銷量4500萬臺,這意味著智能電視市場占有率不足三成。再考慮到激活率等因素,智能電視在市場中的熱度并不高。
追根溯源,智能電視叫好不叫座,還是因為除了在線視頻外,智能電視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。尤其是在廣電對智能電視管理嚴格后,一些APP和第三方應用被屏蔽,導致智能電視的可玩性變低。缺乏核心競爭力,致使智能電視被用戶遺忘。
顯示技術仍是第一生產力
僅從名字上來說,智能電視仍然是電視,只是功能更加豐富了。擁有豐富拓展功能的智能電視,仍舊需要“屏幕”來承載。正因于此,畫質成為消費者購買時的第一關注點?;仡欕娨暤陌l展史也不難發現,顯示技術至今仍舊是電視產品的第一生產力。
從CRT顯示技術,到LCD液晶顯示技術,再到OLED顯示技術,顯示技術經歷了多次的重大變革。在顯示技術變革背后,是屏幕尺寸極限記錄不斷被刷新帶來的視覺體驗顛覆。最早的CRT電視機,最大尺寸只能做到38寸,并且難以實現輕薄化。在畫質方面,CRT顯示技術的畫質,原始分辨率只有達到720x480,偶爾會感到顆粒感。
LCD液晶技術的問世,大幅提升了電視的顯示質量,原始分辨率已經可以達到1024 x768。借助其他技術手段,液晶電視已經可以輕松達到高清1080的畫質標準。除了畫質翻天覆地的變化外,屏幕尺寸也由CRT時代的38寸,達到了50寸以上。
LCD液晶技術并非電視顯示技術的終點,SINOCES上展出的曲面電視,是顯示技術的又一次重大變革。目前,曲面電視標準不同,LG曲面電視使用的OLED顯示技術,克服了傳統液晶電視需要背光部件當光源的技術限制,實現了符合人體工程的曲面顯示。三星使用了SUHD技術,海信則使用的ULED技術。
說白了,曲面電視的核心技術并非屏幕可以彎曲,而是畫質提升帶來的出色用戶體驗。智能電視的游戲也好,在線視頻也罷,電視節目中的內容,都需要屏幕來顯示。所以,顯示技術仍是智能電視不可忽略的競爭力。
最近一年剛剛走進消費者視野的激光電視,將屏幕尺寸擴大到了百寸以上,其核心仍舊是顯示技術。據悉,激光電視與液晶電視技術截然不同,利用激光束投射成象。受技術的限制,激光電視目前的清晰度只能達到1080P的畫質標準。
毋庸置疑,從CRT電視時代,到液晶電視時代,再到曲面電視時代,顯示技術的發展,注定智能電視不過是是功能上的拓展,而非核心技術的競爭。準確地說,顯示技術已經成為智能電視的底層基礎技術。
炒“智能”的樂視們能走多遠
在國內,樂視第一個提出互聯網電視概念,并喊出了顛覆的口號。事實上,智能電視并非什么高大上的技術,2010年TCL研制出中國第一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互聯網電視,跟在安卓系統優化方面有很強實力的臺灣公司合作,優化基于電視平臺的智能系統。兩年后,樂視才提出智能電視的概念。
2012年的智能電視輿論風潮,讓國內所有的彩電廠商都投入了智能電視的產品競爭大潮。長虹甚至喊出,全面停產傳統電視的口號。從表面來看,樂視和小米成為智能電視行業的領導者。拋開市場占有率不說,僅就技術積累而言,樂視和小米們有什么?
在過去很長時間里,韓國、日本等上游企業完全控制了電視液晶面板產業鏈,甚至連顯示模組、信號處理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,留給中國彩電整機企業的只有套上機殼、擰上螺絲等簡單的組裝加工空間。憑借技術壟斷優勢,2007年日韓品牌彩電的中國市場占有率一度占據了半壁江山。再回頭看樂視和小米,更像是一個智能電視組裝工。
后來,TCL斥巨資建成了液晶面板生產線,海信則做液晶模組。隨著2007年海信液晶模組生產線的投產,日韓巨頭在彩電領域的技術壟斷才被打破。隨后,創維、康佳等彩電同行紛紛組建了自己的模組生產線,一場產業危機就此化解。
在智能電視領域,樂視和小米的營銷能力無人能及,但沒有技術積累的樂視們,僅靠營銷這條路又能走多久?這無疑是一個大問號。客觀地說,海信、TCL等傳統家電巨頭僅僅是剛剛突破了日韓彩電企業的技術封鎖,在行業內還未擁有話語權。加上基于安卓系統的智能電視在功能拓展,以及優化方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,國內彩電品牌在智能電視領域的優勢并不明顯。
在2014年里,三星和LG深陷曲面電視的標準競爭中。由此不難看出,未來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,智能電視行業的競爭,還會圍繞顯示技術展開。智能電視大多數基于安卓系統,功能上、內容上的嚴重同質化,注定智能電視系統之爭不會太激烈。So,樂視、小米等互聯網電視新秀們,摒棄顯示技術,大談智能,這條路或許不通。
評論comment